🍎 APPLE 秋季發表會了無新意?懶人包一次看

繼續閱讀:自媒體經營者「流量變現」有哪些招數?

This Week’s Menu 🗒️

NEWS 🗞️|APPLE 秋季發表會了無新意?懶人包一次看

BOOK 📕|1分鐘商學院 — 峰值體驗

TOOL 🔧|AI 心智圖軟體 — GitMind

SKILL |自媒體經營者「流量變現」有哪些招數?

INTERIOR 🪑|LOFT工業風 — 原始之美與現代功能的完美融合

Written by Steven Tseng

News 🗞️

Source:APPLE

本週新聞

Apple 於 9 月 10日 舉行 2024 年秋季發表會,推出多款新品。

以下是本次發表會的主要亮點:

iPhone 16、iPhone 16 Plus

  • 湛海藍色、湖水綠色、粉紅色、白色、黑色五種顏色

  • iPhone 16 和 16 Plus:搭載 3nm A18 晶片,性能提升 40%

  • 5 核 GPU 與 16 核的神經元引擎,速度提升 40%、效率最高提升 35%

  • 支援硬體加速光追功能

  • 雙鏡頭改為直式排列,主鏡頭升級至 48 MP

  • 新增動作按鈕和相機控制拍攝按鈕(電容式可觸控)

  • iPhone 16 Pro 和 Pro Max:螢幕尺寸增大至 6.3 吋和 6.9 吋

  • 搭載 A18 Pro 晶片,專為 AI 設計的 16 核神經引擎

  • 螢幕亮度最高2000尼特,亮度最低能達到1尼特

  • 新增 120mm 5 倍光學變焦鏡頭

  • 引入微距拍攝功能

  • 支援 USB 3 傳輸速度,最高 10 Gbps

  • Apple Intelligence 將在 10 月美國語系先推出,中文語系需等到 2025 年

iPhone 16 Pro、iPhone 16 Pro Max

  • 採用更大的 6.3 吋和 6.9 吋螢幕

  • 提供沙漠色、原色、白色和黑色四種鈦金屬機身選擇

  • 搭載最新一代超瓷晶盾面板

  • 全新內部散熱結構,玻璃機背散熱效果提升 20%

  • 搭載新一代 3 奈米 A18 Pro 晶片

  • 6 核心 CPU、6 核心 GPU,16 核心神經引擎

  • 記憶體頻寬提升近 20%

  • 硬體加速光線追蹤速度提升高達 2 倍

  • 新增「相機控制」實體按鍵

  • 4,800 萬像素超廣角相機,支援 48MP ProRAW 和 HEIF 格式

  • 兩款機型均配備 120 公釐 5 倍望遠鏡頭

  • 支援 4K 120fps 杜比視界拍攝

  • 新增「攝影風格」功能,方便照片後製調色

  • 創新「音頻混音」功能,可分離背景聲音與用戶語音

  • 錄音室等級四麥克風設計

  • 「空間音訊」錄製功能提升影片聲音清晰度

  • 新增「混音」功能,可調整影片人聲效果

  • 支援 USB 3,傳輸速度最高 10Gb/s

  • 電池續航力提升 4 小時

  • 支援 25W MagSafe 無線充電和 Qi2 15W 充電

Apple Watch Series 10

  • 配備全新的廣視角 OLED 顯示器

  • 螢幕尺寸增大至 46mm 和 42mm

  • 亮度提升至 2000 尼特,支援 Always-On Display

  • 史上最薄 Apple Watch 錶殼

  • 搭載 S10 SIP 晶片

  • 新增睡眠呼吸中止檢測功能、水溫感測器、深度感測器

  • 快速充電 30 分鐘可達 80% 電量

  • 售價:NT$13,500 - NT$25,900(依照功能版本訂價)

Apple Watch Ultra 2

  • 螢幕亮度提升至 3000 尼特

  • 電池續航力提升至 36 小時、低耗電72小時

  • 配備雙頻 GPS和最新超寬頻技術

  • 新增黑色鈦金屬錶殼款式

  • 新增鈦金屬米蘭編織錶帶卡扣式固定,可選銀色和黑色

  • 新增愛馬仕錶帶

  • 售價:NT$27,900;NT$30,900

AirPods 系列更新

  • AirPods 4:分為普通款和主動降噪款,歷年最小充電盒(NT$4,490;NT$5,990)

  • AirPods Pro 2:新增聽力保護和助聽器功能(NT$7,490)

  • AirPods Max:新增5種顏色,改用 USB-C 充電(NT$17,990)

本次發表會展現了 Apple 在智慧型手機、穿戴裝置和耳機領域的最新技術。iPhone 16 系列在效能和相機方面有所提升,Apple Watch 新增健康監測功能,AirPods 則強化了音訊體驗。這些產品將於 9 月 20 日正式發售,相信會為消費者帶來全新的科技體驗。

INSIGHT

還好昨晚沒有熬夜看直播,不然一定被無聊死。

這次新的 iPhone 16 系列比起上一代,老實說沒有多大的差別,最受到大家關注的 AI 功能也沒有透露太多,不確定新的 A18、A18 Pro 晶片到底多強?

Apple Intelligence 也沒有超出大家的期望,都要等一陣子才能上線:

  • Beta版:這個月會發布,僅限美式英語

  • 其他的英語系版:十月某時

  • 中文和其他語言:明年

此外,就連拍東西找資訊的「Visual Intelligence」功能,也要之後才會上線。

Tim Cook 出來,他直接公布今天只介紹 Apple Watch、AirPods、iPhone 三項商品,沒有「One more thing」。

AAPL 股價呈現先跌後漲的 V 走勢,似乎華爾街早預料到這次了無新意,已經錨定了價格,反而是散戶邊看邊賣,最後被機構撿回來?

總之,這次 iPhone 16 系列值不值得買?我自己會在 15 Pro 和 16 Pro 之間做抉擇,前者跟後者的價格差一小截,但功能上感覺沒差多少(15 Pro 還偏窄,拿起來更順手),各位覺得呢?

Book 📕

近期,《峰值體驗2》的線上課程廣告打很大,然而,很多讀者沒有閱讀過第一本《峰值體驗》,這邊來幫大家做重點摘要。

《峰值體驗》是一本深具洞察力的品牌行銷之作,作者藉近30年的品牌操作經驗,為讀者呈現了一套獨特而有效的品牌體驗設計方法。在這個注意力稀缺的時代,消費者的專注時間僅有不到8秒,因此品牌必須在關鍵時刻創造出獨特的峰值體驗,才能真正影響消費者的決策。

本書的核心理念圍繞「峰值體驗」展開,這是指消費者在與品牌互動過程中所經歷的最高峰或最強烈的情感體驗。作者強調,只有在關鍵時刻進行體驗設計,才能真正影響消費者的決策,這種體驗不僅能加深消費者對品牌的記憶,還能提升消費者的忠誠度。

汪志謙提出了四個提升關鍵體驗的維度:進店率、轉化率、複購率和推薦率。這四個維度分別對應「一見就進」、「一進就買」、「一買再買」和「一傳千里」的消費者行為。通過在這四個維度上同時發力,品牌能夠全面提升消費者體驗,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作者特別強調,品牌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耐心和持續的努力。許多企業犯的最大錯誤就是期望所有事情都能快速見效,這種短視近利的思維往往導致他們忽視了長期的品牌建設。相反,企業應該注重長期的品牌價值積累和消費者關係培養。

另一個常見的錯誤是忽視消費者的真實需求。有些企業過於專注於自身的產品和技術,而忽略了消費者的實際需求和體驗。企業應該以消費者為中心,深入了解他們的需求和期望,並根據這些洞察來調整產品和服務。

這本書的一個重要觀點是:「只有在關鍵時刻去做體驗設計,才會真正影響消費者決策。行銷不做在關鍵時刻上,都是浪費。」這句話道出了品牌行銷的精髓,提醒企業要將有限的資源集中在最具價值的活動上。

對於創業者、企業管理者,以及從事產品、行銷、廣告和企劃領域的專業人士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本能夠帶來極大啟發和實踐價值的必讀之作。讀者可以重新審視自己的品牌策略,找到創造獨特峰值體驗的方法,從而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贏得消費者的青睞和長期支持。

1分鐘商學院:1分鐘帶你讀完商學經典名著,省時省力,讓我們持續成長學習。

TOOL 🔧

AI 心智圖軟體 — GitMind

Source:GitMind

你是否曾感到創意枯竭,或被繁雜的思緒淹沒?

來認識 GitMind 這個超強心智圖軟體!

這款結合視覺思考與 AI 技術的工具,將為你打造一個強大的「第二大腦」。

GitMind 運用心智圖的概念,幫助你將想法視覺化,無論是整理工作任務、記錄學習筆記,還是規劃旅遊行程,GitMind 都能助你一臂之力,最棒的是,它完全免費且支援繁體中文,讓你輕鬆上手。

GitMind 的介面簡單友善,還提供豐富的模板,讓新手也能輕鬆創作出精美的心智圖。

對於家庭生活管理,GitMind 簡直是神器!全家人可以一起協作,即時更新家務分配、聚會計畫,甚至是旅遊安排,完成後,你還能將成果以 JPG 或 PDF 格式匯出,方便與親朋好友分享。

最令人驚艷的是 GitMind 的 AI 整合功能,它能協助你快速梳理複雜的想法,讓腦力激盪更有效率,「靈感流淌」功能更是讓你隨時捕捉靈感,將閃現的想法立即視覺化。

對於團隊協作,GitMind 的「集體腦爆」功能堪稱完美,它讓團隊成員能夠輕鬆集思廣益,快速整理出多元的解決方案,無論是工作專案還是生活中的難題,GitMind 都能助你一臂之力。

想要讓你的思考更有結構、更具創造力嗎?

GitMind 絕對是你不可錯過的工具,現在就去試試,讓你的創意與生產力再上一層樓吧!

Skill

經營自媒體的朋友們,可能有人真的是做個興趣,但多數想要經營個人或自有品牌的,目的不外乎就是要賺錢錢。

我自己經營自媒體以及在電商產業待了一陣子,這邊歸納出幾個自媒體變現方式:業配/電商/付費教學

一、業配

業配是風險與門檻最低的,為何說是最低?

企劃、拍攝、剪輯、寫文案的成本都是時間而已,除非廠商的東西在搞,不小心被炎上,不然真的沒啥風險。不過慎選符合個人主題的業配商品其實挺重要的,也能避免打亂目標受眾類型,讓演算法穩穩推播特定受眾給你,粉絲慢慢增長,品牌價值逐步提高,業配價碼也隨之上漲。

廠商找你業配,不外乎就是需要你的曝光流量,他們與其投放貴鬆鬆的廣告,可能會選擇找一個有知名度的KOL幫忙帶動產品曝光與銷售。

現在最常用的方式有3種:

  1. 短影音

透過拍攝吸引人的影片,考驗創作者的企劃能力、拍攝剪輯能力,其中,最難的應該是企劃能力,要寫出吸引人的腳本真的很難,只能不斷嘗試、不斷修正,最終才有機會受到演算法眷顧;拍攝剪輯能力上下限差很多,但通常只要有好的企劃,隨便剪都能夠得到相當高的流量。剪輯能力培養,線上有超級多免費資源,大概摸個幾次就能相當熟練。最終導流方式可以透過留言領連結、折扣碼優惠等方式做到。

  1. 開團

透過個人影響力,以圖文、影片、文案、直播方式呈現給粉絲,讓有需求的人被你的話術吸引,進而導購商品。這邊最好要有一點電商 Know-how,了解電商的「流量」、「轉換率」、「客單價」機制,知道怎麼把這三項指標極大化。簡單來說,開團就是要衝高轉換率,高分潤拼單量賺錢。

  1. 文案

通常以FB、部落格、電子報為主,未來Threads可能也會成為曝光管道之一,要寫好文案超簡單,搭配AI工具,寫一篇吸引人的文章非常快,成本又超低。我自己差不多15-30分鐘就能產一篇文案,當然,也吃你的企劃能力,以顧客角度寫一篇業配文案,配合生活化用字遣詞,其實挺容易的。最後附上導購連結,吸引顧客上門。

二、電商

流量📈 = 錢💰

如何把流量轉換為電商訂單?

我們之前有提過,營業額 = 流量 x 轉換率 x 客單價

第一步如果已經達到,你擁有超過萬名粉絲,接下來就是要想辦法導流至電商網站,並且做好 UI/UX,讓這些有需求的粉絲客戶結帳拼轉換率,也要盡可能提高客單價,當然越多越好。

粉絲具有黏著性,如果你是 KOL/KOC,通常粉絲會相信你,甚至購買你的商品支持你,當然,前提是你沒有在刻意割韭菜。

我自己因為實在太討厭割粉絲韭菜,所以電商這一塊沒有去做,頂多賣一下我的筆記大全,當作粉絲支持我抖內一點小錢。

但如果今天是真心想把自媒體當一門生意來做,電商確實是一個還不錯的選擇。

電商有非常多玩法,除了通路平台,如蝦皮、MOMO、PChome、樂天之外,品牌官網是許多電商經營者的最終目的,因為在這裡你可以掌握會員資料、自己規劃行銷工具、透過數據分析進行再行銷,並且養出忠實顧客(高價值客戶)。

至於品牌官網要選擇哪一種?

我首推套版網站,優點是「快速」與「方便」,如果你的需求是架電商網站,那基本上就是使用CYBERBIZ、Shopline、91APP,還有其他比較小的架站平台,但就是系統可能會比較不穩,資安也可能有疑慮。

目前市佔率最高的是Shopline,但前陣子跟綠界吵架,有點尷尬(有興趣可以去查);91APP 都打高端品牌,可能也因為有 APP 需求,市占率沒那個高,但都是超大客戶;CYBERBIZ 算是介於兩者之間,基本電商功能和深度都具備,算是中規中矩的選擇。

套版網站缺點就是客製化程度比較低,你沒辦法根據自己的設計去更動,不然就是你要會使用 CSS 語法做設計,這對於很多設計師來說是比較困難的,不少設計師都不滿套版網站比較陽春的設計,但這就見仁見智,有想要快速架站,可以接受比較制式的電商設計,不想花時間搞金物流,想要用各種開發串接好的行銷工具,那確實是不錯選擇。

三、付費教學

這是我覺得成本低,但相對需要底子的方式。

軟式生活以分享免費數位工具教學和商業觀念為主軸,經營至今累積約1.5萬名粉絲,但我傾向提供的付費諮詢必須是給真正有需求的人,而且要確定能幫上忙。

付費教學大致上分成幾種:

  1. 一對一顧問諮詢

這我正在嘗試中,先提供 15分 鐘免費諮詢,確認能幫助到對方,再開出一個合理的教學報價,有點類似家教,主要是教人怎麼經營自媒體、品牌電商規劃,或利用各式各樣工具提升生產力等。總之,必須是傳遞扎實知識價值來換取收入。

  1. 課程講座

通常是以外部邀約為主,很多公司會撥經費給員工做教育訓練,我們就是規劃系統性課程,收鐘點費進行一對多教學,也有些人是開設實體工作坊,也不錯!

  1. 線上課程銷售

顧客在購買之前很難確認是否有效,這也是被大家詬病一堆不知名的人出來開課,根本在割韭菜,也是我不想做線上課程的原因。

  1. 付費電子報/社群

前陣子SKOOL蠻熱門,如果收費不高,挺值得付費的;另一種就是付費電子報,有人幫你搜集實用知識,有點像是訂週刊的概念。

-

軟式生活開啟一項顧問服務計畫,就是免費 15 分鐘的「1 對 1 顧問諮詢服務」,如果你需要:

  1. 自媒體經營健檢

  2. 商業模式健檢

  3. 品牌規劃

  4. 數位工具教學

  5. 創業諮詢

  6. 職涯諮詢

歡迎 加官方LINE後填寫表單,預約免費 15 分鐘諮詢!

再次聲明,我不想割韭菜,但我希望能夠幫助到需要的人,要不要付費取決於「這項服務有沒有辦法幫你增加收入或增加生產力」,受夠那些沒能力、沒成績又愛到處亂開課的人,你可以考慮我這種新服務模式。

Partnership 🎁

本次電子報與 OWNLIFE 合作

廢話不多說,如果你剛好缺一條扎實的編織充電線,像我自己的充電線已經被我凌虐到快要充不了電了,接口處整個線圈外露,放在包包裡面又折得歪七扭八,真的需要添購一條新的。

OWNLIFE 馬卡圈圈磁吸快充線是你的好選擇,軟式團購價NT$290起,超級划算!搭配其他商品還享有額外團購優惠價 & 加購價,快買快買!

難得開團購,謝謝願意支持軟式生活的讀者們,如果你剛好缺一條充電線、充電頭、行動電源等點擊連結,滑到最下面快速結帳!

支持好廠商也支持(贊助)我,非常感謝QQ

-

Interior 🪑

圖源:PEXELS

在當代室內設計的浪潮中,工業風格以其獨特的魅力脫穎而出,成為許多人追捧的裝修風格。這種風格不僅展現了工業時代的粗獷美感,更將原始材質與現代設計巧妙結合,創造出既實用又富有藝術氣息的生活空間。

工業風的核心理念是「簡潔、原始、實用」,源自於廢棄工廠和倉庫改造而成的居住空間,保留了工業時代建築的原始特徵,同時融入現代生活的舒適性,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大面積使用原始材質,如鋼鐵、混凝土、木材等,讓空間充滿了粗獷而真實的質感。

在色彩運用上,工業風偏好以黑、灰、棕等中性色調為主,營造出簡約而坦誠的氛圍,這種色彩搭配不僅呼應了工業時代的氣息,也為空間增添了一份沉穩與內斂的美感。

家具的選擇在工業風設計中扮演著關鍵角色。粗獷的木質餐桌、金屬框架的書架、皮革沙發等,都是工業風空間中常見的元素。這些家具不僅展現了濃厚的工業氣息,更兼具了實用性和美感。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燈具設計,金屬吊燈、工作燈等都能為空間增添獨特的工業風情。

裝飾品的選擇更是彰顯工業風格的重要一環。齒輪、螺絲、老舊儀表等工業零件被賦予新的生命,成為牆面裝飾或擺設;而以工廠、機械為主題的藝術畫作,則為空間增添了藝術氣息。這些裝飾品不僅是點綴,更是工業歷史與現代藝術的完美融合。

在空間佈置上,工業風設計往往保留建築物的原始結構,裸露的管道、磚牆、混凝土柱等都成為了設計的一部分,展現出工廠般的質樸美感,這種「不完美」的美學理念,恰恰成為了工業風最迷人的特色之一。

照明設計在工業風空間中也別具一格。暗色系的燈具、裸露的燈泡,不僅呼應了整體風格,更創造出光影交錯的獨特氛圍。這種照明方式不僅實用,更為空間增添了一份神秘感和戲劇性。

工業風的整體風格可以用「粗獷、坦誠、帶有歷史感」來概括,它不僅是一種裝修風格,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體現 — 簡約而不失品味,實用而富有美感。

近年來,源自工業風的 LOFT 風格在美國大受歡迎。LOFT 原本指的是廢棄工廠或倉庫改造的住宅,現在已發展成為一種獨特的設計風格,該風格繼承了工業風的許多元素,如裸露的磚牆、高挑的天花板、大面積的落地窗等,但在此基礎上加入了更多現代和個人化的元素。

LOFT 風格的空間通常採用開放式設計,打破了傳統的房間分隔,創造出寬敞明亮的生活環境,並保留了工業風的粗獷美感,但在細節處理上更為精緻。例如,在保留原始磚牆的同時,可能會搭配精美的壁畫;工業風格的金屬樓梯旁,或許會擺放一張設計感十足的現代沙發。

在保留工業元素的同時,加入了更多溫馨的家居布置,例如,柔軟的地毯、舒適的沙發、富有設計感的裝飾品,都為空間增添了生活氣息,這種風格特別受到美國年輕人的喜愛,因為它不僅展現了個人品味,也符合現代人對自由、開放生活方式的追求。

無論是工業風還是 LOFT 風格,都體現了對歷史的尊重和對現代生活的理解,它們不僅是一種設計風格,更是一種生活哲學的體現。

🎊 推薦獎勵計劃 🎊

如果您願意的話,請分享給您的好友們,讓大家一起免費獲得實用資訊!

推薦2位好友,並完成訂閱者,

將贈送您價值NT$990的「軟式生活|實用筆記大全」。

謝謝您的耐心閱讀,我們下週再見!

訂閱「軟式生活|電子報」,用聽得懂的話,講難懂的知識,並實作給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