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軟式生活|電子報
- Posts
- 🤖 3分鐘帶你快速了解 CES 2025
🤖 3分鐘帶你快速了解 CES 2025
繼續閱讀: NotebookLM:2025 年重大更新預測
This Week’s Menu 🗒️
NEWS 🗞️|3分鐘帶你快速了解 CES 2025
BOOK 📕|1分鐘商學院 - 原子習慣
TOOL 🔧|NotebookLM:2025 年重大更新預測
SKILL ✨|人生規劃:八個階段的成長藍圖
INTERIOR 🪑|小空間大改造:打造簡約舒適的夢想小宅
Note 📝
嗨,大家 2025 年,新年快樂!
上週跨年不想寫電子報,想好好給自己放一個假,結果過完年整個週末都在趕工,連續趕了 3 支影片,發瘋!
新的一年有什麼新目標呢?
我自己除了希望軟式生活這個品牌可以帶來更大的影響力之外,也正打算籌備一些入門與進階的 AI 課程,因為 LINE 社群最近好多人敲碗想要學這個、學那個 AI 工具。
感受到大家這麼熱情又好學,我萌生出一些計畫,原本是想要免費開設入門級的 AI 課程,但朋友跟我說,開免費課程一定會一堆人報名了又不來,於是我打算採線上方式,每人斟酌收取大約 50 元這種跟不收錢沒兩樣的報名費,主要還是希望大家能一起學習 AI 工具、一起進步,讓它為你創造價值。
之後的第一堂課可能會在 1 - 2 月的某個週末晚上,而且是突襲式公布課程在我的 LINE 社群裡面,先不會對外公開,如果你想要學 NotebookLM 入門操作、ChatGPT 基礎功能應用,不要錯過資訊了,趕快入群吧!反正免錢。
Written by Steven Tseng
Partnership 👥
![](https://media.beehiiv.com/cdn-cgi/image/fit=scale-down,format=auto,onerror=redirect,quality=80/uploads/asset/file/a81f4f2d-3239-4814-a889-a92fa32e0fbb/%E5%8F%B0%E9%81%94%E9%9B%BB%E5%AD%90_Innergie_%E5%90%88%E4%BD%9C%E9%82%80%E7%B4%84.jpg?t=1736341478)
Source:Innergie
🎉 慶祝軟式生活即將 3 萬粉絲,到「IG 影片」留言送好康,
只要在下方留言「A」或「B」,就免費送你精心整理的「AI 工具大補帖」✨
並抽出 2 款最新的 Innergie Qi2 磁吸行動電源 🔥
*預計1/14左右,於限時動態公布獲獎名單!
-
🤔 誰說行動電源一定要又重又厚?
Innergie 顛覆你的想像!
台達電子 50 年電源工藝的精華,全在這 2 款行動電源裡!
• 5100mAh 小巧精靈
• 僅僅 145g,輕到像不存在!
• 超貼身 1.25cm 厚度
• USB-C + 無線充電,一機二充,出門必備
• 10200mAh 大容量怪獸
• 輕量級 220g 設計
• 纖薄 1.72cm 機身
• 雙 USB-C 充電孔,一機三充,長期作戰好夥伴
• 45W 超強輸出
✨ 為什麼選 Innergie?
• 最新 Qi2 無線快充技術,iPhone、Android 通吃
• 驚人的 900g 磁吸力,穩若泰山
• 最新優化版本新增矽膠圈,加強穩固性
• 30 分鐘狂飆充電,iPhone 15 Pro 直衝 24%
• Pass-Through 同充同放,一顆抵兩顆
🌏 永續時尚,愛地球行動
• PCR 再生塑膠製成
• 零塑料包裝設計
• 100% 再生電力生產
• 全程零廢棄物
⚡️ 貼心提醒: 建議搭配 20W 以上充電器 + USB-C 線材,釋放最大效能!
-
還在猶豫嗎?快來抽好禮!
沒抽中也沒關係,現在到官網下單購買!
就算抽中我們還會置換成其他驚喜禮物送給你 🎉
快去追蹤 Innergie IG 帳號 ✨
News 🗞️
![](https://media.beehiiv.com/cdn-cgi/image/fit=scale-down,format=auto,onerror=redirect,quality=80/uploads/asset/file/25dc688a-1aaf-4827-8a90-5fa571de8094/GDOH4382-1280x853.jpg?t=1736341669)
Source:NVIDIA
本週新聞
全球最大消費性電子展 CES 2025 於 1 月 7 日於拉斯維加斯正式開幕,本屆展會以「實用 AI 應用」為主軸,展現 AI 技術從概念走向實際應用的重要里程碑。
超過 3,500 家參展商齊聚,重點展示領域包括 AI 智慧家電、量子運算應用、數位健康科技及永續創新解決方案。
與往年相比,本屆展會特別強調 AI 技術的實際落地應用,從個人助理到企業解決方案,展現 AI 技術在各領域的深度整合。
INSIGHT
產業影響
AI 技術從實驗室走向生活應用階段
智慧家電整合 AI 功能成為主流趨勢
車用電子與 AI 結合帶動自動駕駛新進展
技術突破點
新一代 NQ8 AI Gen3 處理器提升智慧家電效能
HBM3E 16層 AI 記憶體技術突破
量子運算與 AI 結合強化資安應用
未來預測
個人化 AI 助理將成為生活必需品
數位健康監測設備普及化
永續科技與 AI 結合成為發展重點
【延伸閱讀】
Book 📕
“你不會升到目標的高度,而是會掉到系統的水平。每一個行動都是在為你想成為的那種人投下一票。”
核心概念
複利效應:微小改變帶來巨大成就
系統優於目標:建立可持續的行為系統
身分認同:從改變自我認知開始
環境設計:創造有利於好習慣的場域
行為科學:基於心理學的實證方法
內容精華
《原子習慣》突破性地提出「系統改造」而非「目標設定」的行為改變方法。
James Clear 運用大量科學研究和真實案例,闡述了一個重要觀點:
「成功不是靠意志力的驅動,而是透過精心設計的系統來實現。」
書中提出的「習慣形成四法則」特別實用:
讓它顯而易見(Cue):設計明確的環境提示
讓它具有吸引力(Craving):連結正向情緒和獎勵
讓它容易執行(Response):降低行動門檻
讓它令人滿足(Reward):即時獲得回饋
書中對於「身分認同」的概念相當值得省思,真正的行為改變始於自我認知的轉變。例如,不是「我要戒菸」,而是「我是一個重視健康的人」;不是「我要健身」,而是「我是一個運動愛好者」。
延伸思考
企業應用:
將「原子習慣」的概念應用於組織文化建設,從微小的日常行為開始改變
設計更好的工作環境和流程,讓正確的行為「容易發生」
建立即時回饋機制,強化好的工作習慣
個人職涯發展:
將大目標分解為每日可執行的小習慣
透過環境設計來減少干擾,提升工作效率
建立職業身分認同,讓專業發展更有方向性
團隊管理啟示:
著重於建立團隊的日常運作系統,而非只關注結果
創造有利於團隊協作的環境
設計清晰的獎勵機制,強化團隊良好習慣
1分鐘商學院:1分鐘帶你讀完商學經典名著,省時省力,讓我們持續成長學習。
TOOL 🔧
![](https://media.beehiiv.com/cdn-cgi/image/fit=scale-down,format=auto,onerror=redirect,quality=80/uploads/asset/file/b6ace083-5aca-4132-b41d-159327ae6aec/%E6%88%AA%E5%9C%96_2025-01-08_%E4%B8%8B%E5%8D%889.17.37.png?t=1736342274)
Source : NotebookLM
Google 最新推出搭載 Gemini 2.0 的 NotebookLM,在 2025 年可能將帶來重大突破。
目前三個最受歡迎的核心功能
智慧 Podcast 助手
重點功能:
一鍵將文件轉換成專業 Podcast
支援即時互動問答,使用者可加入對話
AI 主持人可依場景切換語氣
實例分享:
台灣某科技公司行銷團隊運用此功能,將產品白皮書轉製成系列 Podcast,原本需要一週準備的內部訓練,現在透過通勤時間聆聽就能完成,員工滿意度提升 85%。
跨文件智慧比對
核心特色:
同時分析多份文件
自動標記關鍵差異
生成比較摘要報告
實例分享:
某會計師事務所在年度稽核時,使用此功能比對過往 3 年財報,系統自動找出異常變動,協助揪出帳務疑點,將審查時間縮短 60%。
團隊即時協作
主要優勢:
多人同步編輯
智慧版本控制
AI 輔助審校
實例分享:
某新創公司運用此功能管理產品開發文件,透過 AI 自動整理會議記錄、技術文件,使新進同仁培訓時間從 2 週減至 3 天。
2025 年重點升級預測
AI 代理人(AI Agent)生態系統
AI Agent 協同工作
自定義專屬領域 AI Agent
動態角色分配機制
升級 Gemini 2.0 Pro 模型
理解力提升 40%
處理速度提升 60%
推理能力增強
上下文處理優化
離線模式支援
跨平台任務協調
Microsoft 365 整合
Slack/Teams 連接
Zoom 會議同步
CRM 系統串接
API 擴充
自訂插件支援
進階研究功能
Deep Research 深度研究模式
自動生成研究綱要
多維度資料視覺化
即時學術引用追蹤
社群貢獻平台
協作增強
升級版實時多人協作
智慧專案管理整合
團隊效能分析
跨組織知識共享
Skill ✨
![](https://media.beehiiv.com/cdn-cgi/image/fit=scale-down,format=auto,onerror=redirect,quality=80/uploads/asset/file/4068f9c5-817b-4f2f-b35f-f192c0af31d1/%E5%A4%9A%E5%BD%A9%E8%A8%88%E5%8A%83%E8%A1%A8_2025.jpg?t=1736343007)
Source:Pexels
2024 年初,我站在人生的低谷,那時候的目標很單純,就是要把所有壓力源一一擊破。現在回首這一年,真的把當時的困境都解決了,這種成就感無可取代,但人生就是這樣,解決一個難題,新的挑戰又來了。
最近在規劃 2025 年的目標時,我開始思考更長遠的人生藍圖,每個人都說要活在當下,但我覺得,沒有規劃的人生就像無舵的船,隨波逐流,於是,我把人生拆解成八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任務與挑戰。
二十到二十五歲,是認識自己的黃金期,要勇於探索,試錯成本最低。
二十五到三十歲,找到志向後就要啟動,為未來鋪路。
三十到三十五歲,專注於既定方向,全力衝刺。
三十五到四十歲,適時放慢腳步,檢視得失。
四十到四十五歲,穩固基業,守成為要。
四十五到五十歲,培育後備,傳承經驗。
五十到五十五歲,整合資源,回饋社會。
五十五到六十歲,安享成果,回顧人生。
每個階段都像一本書的篇章,缺一不可,重點不在跟別人比較,而是要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
2025年,除了設定可量化的目標,我更希望能養成新的好習慣,朝著理想邁進。
人生沒有標準答案,但總要有方向,與其焦慮未來,不如先把當下該做的事情做好,畢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只要按部就班,終會抵達理想的終點。
這是我的人生藍圖,你的呢?
Interior 🪑
![](https://media.beehiiv.com/cdn-cgi/image/fit=scale-down,format=auto,onerror=redirect,quality=80/uploads/asset/file/4e1b13d3-9bb3-4014-90d3-73d00bd5763e/AI_%E7%B9%AA%E5%9C%96_-_Stable_Diffusion.png?t=1736342746)
Source : Stable Diffusion
空間設計方案
風格概述
主要設計風格特點:選擇「北歐風」或「日式簡約風」,以簡約、功能性為核心,注重空間的開放感與舒適性,採用乾淨的線條和簡單的設計,避免過多裝飾。
建議色系:以淺色系為主,例如白色、淺灰色、米色,搭配木質原色和少量柔和的粉色或藍色點綴,營造溫暖且明亮的氛圍。
實用建議
傢具配置重點:
選擇多功能傢具,例如沙發床、可折疊餐桌或帶收納功能的床架。
使用輕巧的家具,如細腳設計的椅子和桌子,讓空間看起來更寬敞。
電視牆採用懸掛式設計,並在下方加入櫃體,兼具收納與美觀。
材質搭配:
地板建議使用淺色木地板或仿木紋地板,增加溫暖感。
窗簾選擇輕薄的透光材質,如白色紗簾,讓自然光充足。
使用霧面材質的家具表面,避免反光造成壓迫感。
收納規劃:
善用垂直空間,例如牆面收納架或吊櫃。
設計隱藏式收納空間,例如沙發下方、床底或樓梯間。
在玄關設置鞋櫃與掛鉤,方便存放日常用品。
軟裝重點
主要軟裝元素:
地毯:選擇淺色或幾何圖案的地毯,區分不同功能區域(如客廳和用餐區)。
抱枕與毯子:搭配柔軟的布料和簡約圖案,增加舒適感。
燈光建議:
使用多層次照明,包括主燈(吸頂燈或吊燈)、間接光源(壁燈或檯燈)和氛圍燈( LED 燈帶)。
暖色調燈光(2700K-3000K)營造放鬆的居家氛圍。
飾品搭配:
掛畫或裝飾畫:選擇簡約線條或抽象風格的小型畫作。
綠植:擺放小型室內植物(如多肉、吊蘭)提升空間活力。
鏡子:在適合的位置安裝全身鏡或裝飾鏡,增加空間延伸感。
SD 3.5 提示詞
空間類型:Small apartment with an open layout, combining living room, dining area, and bedroom.
主要色調:Neutral tones with white, light wood, and soft pastel accents.
光線描述:Bright natural light streaming through large windows, complemented by warm artificial lighting.
重要傢具位置:A compact sofa bed near a wooden coffee table, a foldable dining table adjacent to the kitchen, and a wall-mounted TV with storage cabinets below.
風格細節:Minimalist Scandinavian design with clean lines, soft textures, and functional furniture.
謝謝您的耐心閱讀,我們下週再見!
訂閱「軟式生活|電子報」,用聽得懂的話,講難懂的知識,並實作給你看。